持续改善!商品房销售额降幅连续3月收窄,房企资金状况继续好转…

搜狐焦点岳阳站 2022-10-24 21:08:23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李宇嘉指出,1-9月份,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跌24.5%,跌幅相比1-8月收窄0.5个百分点,跌幅连续2个月收窄,显示开发商资金面在好转。李宇嘉也认为,1-9月份,全国房屋竣工面积下跌19.9%,…

房地产出现继续向好的迹象。

从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,1-9月份,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降幅持续收窄,其中,销售额降幅已经连续3个月收窄;同时,房企到位资金降幅也连续两个月收窄。

业内人士认为,短期来看,各地优化政策的节奏有望持续,政策效果或进一步显现,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减弱,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同比降幅有望延续收窄态势,市场情绪或进一步修复。随着专项借款、纾困基金积极落地,部分涉房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开闸,预计保交楼的形势继续向好,助力房企资金状况好转,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望继续修复,叠加高基数效应减弱,四季度投资额同比降幅或进一步收窄。

商品房销售持续改善

从上图可以看出,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连续2个月收窄,商品房销售额降幅已经连续3个月收窄。

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,1-9月份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22.2%,相比1-8月份收窄了0.8个百分点,且连续两个月收窄,显示前期国家及各地积极纾困楼市,包括8月份再次大幅度降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、热点城市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、公积金额度增加等起到了积极的效果。“当然,也有去年低基数的影响。”他说。

李宇嘉表示,1-9月份,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跌26.3%,跌幅比商品房销售面积的跌幅大,彰显了开发商降价促销的力度在加大,这与调研的情况是一致的。比如广州将新房销售价格下限幅度调至预售价下浮20%,很多二三线城市新盘项目都加大了销售折扣的力度。

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也指出,9月,各地政策优化节奏较7、8月明显加快,叠加房企推盘节奏和营销力度加大,市场活跃度有所改善,9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环比均增长,同比降幅收窄,降幅较8月分别收窄6.4和5.7个百分点。

陈文静认为,9月底,央行、银保监会、财政部等部委持续释放利好政策,10月以来,已有多地跟进落地相关举措,据中指监测,十余城降低首套商贷利率下限至4%以下,其中武汉、天津、石家庄、昆明、贵阳等城市均在列,降低房贷利率有利于降低购房成本,促进置业需求入市。当前政策效果略有显现,根据中指数据,10月国庆假期后的两周,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持续增长,同比降幅收窄。

陈文静预计,短期来看,各地优化政策的节奏有望持续,政策效果或进一步显现,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减弱,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同比降幅有望延续收窄态势,市场情绪或进一步修复。

房企资金状况继续好转

李宇嘉指出,1-9月份,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跌24.5%,跌幅相比1-8月收窄0.5个百分点,跌幅连续2个月收窄,显示开发商资金面在好转。一方面,有去年低基数的影响,另一方面,近期专项借款、纾困基金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积极介入,加上开发商大力度降价促销,同时紧缩拿地和开工,助力资金面好转。

房地产开发投资略有改善

对于1-9月开发投资累计降幅扩大的原因,李宇嘉认为,1-9月份,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53.0%,跌幅比1-8月份扩大了3.3个百分点,连续16个月下跌,且跌幅继续扩大;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8.0%,连续14个月下跌,且跌幅也在扩大。在去年已经同比下跌、形成低基数的情况下,近期拿地和开工继续下跌,显示开发商层面资金链继续紧张,拿地和开工的积极性继续降低。新开工和购地跌幅扩大,继续拖累开发投资,导致1-9月开发投资跌幅扩大。

不过,陈文静认为,尽管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及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降幅继续扩大,但是单月来看,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及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均略有收窄,降幅较8月分别收窄1.7和1.3个百分点,“保交楼”工作带动下,房地产开发投资略有改善。

李宇嘉也认为,1-9月份,全国房屋竣工面积下跌19.9%,跌幅连续两个月收窄,说明近期国家及各地保交楼的政策力度加大,取得了积极的效果。近期,随着专项借款、纾困基金积极落地,部分涉房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开闸,预计保交楼的形势继续向好,从而对稳定市场预期,扭转需求端疲弱态势有积极作用。

在陈文静看来,四季度仍是“保交楼”的关键节点,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望继续修复,叠加高基数效应减弱,四季度投资额同比降幅或进一步收窄。

责编:万健祎

校对: 王锦程

版权声明

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。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
文章转载自:证券时报网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